您的位置:首页 >> 文化

蔬菜催熟剂滥用抢卖点还是弃安全

来源:宁波新闻网  日期:2023-11-15  阅读:

蔬菜催熟剂滥用 抢卖点还是弃安全

黄瓜通身碧绿带刺,“身板”笔挺,顶上还有一朵小黄花;外表红通通的西红柿,捏起来硬梆梆的,切开后籽是绿的,吃起来像是没长熟……这些外表诱人但仿佛有些“异常”的蔬菜,在各地菜市场其实不少见。记者连日来在山东 、安徽、江苏等地调查发现,这些蔬菜很多是在还没有成熟时被抹上“催熟剂”,提早上市,进入百姓餐桌的。

催熟剂成菜农“公然的秘密”

“现在市场卖的西红柿,别看外皮是红色的,切开后籽却是绿色的,捏起来还硬梆梆的,搞不清是熟的还是生的。”安徽合肥的徐女士说起西红柿时有点疑惑。近日,记者在合肥市芙蓉路菜市场随机采访了数位消费者,他们均反应视网膜色素变性后该怎么样治疗好,包括西红柿、黄瓜在内的多种蔬菜,吃起来味道变了,不像是自然熟的。

安徽省最大的“菜篮子”——合肥周谷堆蔬菜批发市场,接受采访的多位菜贩坦承,为提早上市、增加效益,很多菜农在蔬菜未成熟时,使用一种叫“乙烯利”的植物生长调节剂,用来加速蔬菜成熟。

山东寿光一林姓菜农表示,“乙烯利”等植物生长调节剂,在当地使用比较普遍,在黄瓜等开花之前涂抹到花茎处,或是在构成果实之初涂抹到果实上。寿光王姓菜农说,他家黄瓜地里用的是“绿直灵”(另一种催熟剂),从幼苗时开始打干细胞治疗卵巢早衰什么医院效果好,1茬黄瓜要打五六遍。安徽菜农马大爷说,使用了植物“激素”,一般瓜身会变直变粗,顶花色泽艳丽不容易脱落。而正常成熟的黄瓜,顶花会枯萎、自然脱落,外形比较弯、个头也不大。

长时间贩运蔬菜的曹老板告知记者,现在菜农用“催熟剂”很普遍,很少人能等到9成熟再摘下来销售。记者在山东、安徽等地一些农资市场了解到,几近每家门店都出售各种植物生长调节剂。一名店主说:“谁家大棚不用这个?几近是100%用!”

用药能增产卖相好价还高

“催熟剂”为什么能大行其道?业内人士表示,使用催熟技术是蔬菜贮存、运输等环节的客观需要,但不规范使用则是许多利益的驱动。

一些菜农说,“催熟蔬菜”可以早上市,多赚钱。来自上海的孙姓菜农介绍说,西红柿一般是越冬作物,使用催熟剂的目的就是提早上市卵巢早衰干细胞治疗效果。今年西红柿的批发价卖到了1.8~2元/斤,相对于自然成熟的来说,催熟西红柿价格平均要高约0.8~1元/斤,按亩产 3000斤西红柿计算,1亩地催熟西红柿能多赚3000元左右。

用了“催熟剂”后可以增加产量。江苏一名黄姓菜农对记者说,用不用“催熟剂”差别很大,正常长的黄瓜亩产5000斤左右,用了可以到8000斤,技术好的,亩产更高。

外观好看,卖得快也是缘由之一。这位菜农说,用了“催熟剂”的黄瓜瓜色鲜嫩,比较好卖,大家都喜欢买。“另外,保存期长,在菜场不用药的两三天就发软 、很难卖掉,而用药的最少能保存五六天,瓜贩和超市都比较欢迎。”

安徽一姚姓菜农说,由于终年养成的种植习惯,一个地方只要1家用了催熟剂,管它有没有副作用,其他人家也会跟风使用。“大家都用这个东西,你如果不用,价格没有竞争力,消费者不认可,自然就会被市场‘淘汰’。”

“今年1亩地西红柿产量约3000斤,能卖5000多元钱,而药剂的本钱也就在5块钱左右。”1名菜农说。

友情链接